2023年6月28日-29日,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了全国优秀大学生线上夏令营,来自113所高校22个专业的189名同学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线上活动结束后,夏令营向大家发布了微课试讲、小论文等课后作业。7月28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营员并颁发证书,夏令营顺利落下帷幕。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教授为夏令营开营仪式致欢迎辞。她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和上大国教院的办学特色,回顾了历年夏令营举办的情况,祝福大家通过夏令营能够有所收获,并期待未来能在上海大学与大家见面。
线上夏令营为期两天,安排了知名教授开设前沿讲座,导师、辅导员、教务主管与大家展开交流,还邀请了已毕业的学长、在读的同学与大家分享经验。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海外实习问题,夏令营特地邀请了上海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的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并邀请目前正在海外实习的志愿者同学为大家现身说法。最后,夏令营还请到了去年顺利通过考研的同学为大家传授复习备考的技巧和经验。
讲座
夏令营的四场前沿讲座为大家揭示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最新动态。
姚喜明教授的讲座《历史大变局中的世界语言与语言传播》,从当前世界局势谈到语言的变革,从中国的崛起谈到汉语的世界传播,使大家深刻意识到语言与国计民生的密切关系。如何主动作为,加快中文在全球的传播,推动全球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姚老师的讲座唤起年轻学子投身国际中文教育的强烈使命感,激励大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裴雨来教授针对开营仪式上大家普遍关心的“汉语国教教育如何教”的问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技巧的讲座。他向大家举例说明了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 “要用做代替说,用互动代替讲。”“要用学生语言水平内的语言教会学生语言水平外的语言。”裴老师的经验之谈让大家有拨云见日之感。
上海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管金祺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孔子学院及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为大家播放了志愿者们在海外孔院工作、生活的小视频,并鼓励大家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到海外孔院去一显身手。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崔希亮老师为大家作了题为《语言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讲座。崔希亮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带领大家重新思考了“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语言学”等问题,并从语言学与语文学、语言学与认知科学、语言学与信息科学、语言学与神经科学、语言学与人类学、语言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等七个角度为大家介绍了语言科学的疆域。崔希亮教授指出,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学科基础,二者不可分割,国际中文教育从学科定位上来说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接着,崔希亮教授从汉语本体、学习者、教学法、教学工具、教学环境、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等方面为同学们总结梳理了语言教学的基本问题。崔希亮教授还从自身经验出发,用实际教学中的例子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课堂教学中会碰到的问题,例如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同义词近义词辨析、量词的用法及解释、语气词的情态意义、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等,并建议大家要利用好现有的语料库资源来获取丰富的语料以加深自己的研究。崔老师的讲座结合大量实例,以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例子阐释了语言学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他从实践中探寻问题的治学方法使大家深受启发。
交流
在交流互动的环节,导师代表黄友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一路走来的学术历程和人生感悟,鼓励大家做最好的自己。主管汉硕生工作的教研中心副主任朱焱炜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概况及考研需要注意的事项。辅导员谢文博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研究生课外活动、奖学金、就业情况、留沪政策等细节问题。教务主管陈颖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孔子学院办公室金祺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孔院志愿者的选拔过程。来自泰国普吉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余红霞和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张帅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孔子学院工作的经验和感受。邓文婷、方姮堃、李思博学长分别从生活规划、职业规划、学习规划方面向营员们分享了他们的求学经验;尤海悦、原钰卓、石婧则从推免生、统考生和跨专业考生的角度向营员们分享了她们的考研经验。
营员们之间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20名营员分别在开营及结营仪式上发言,另有20名营员向大家展示了器乐演奏、微课试讲、歌舞朗诵、视频剪辑、书画茶艺等才艺和特长。
作业
线上活动结束后,朱焱炜老师为大家布置了微课试讲、小论文等“课后作业”,并组织学院资深教师对学员的作业进行了批阅,根据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营员。每位提交作业的营员均可得到老师的回复,收到详细的评阅意见。
反馈
夏令营结束后,共收到三十多封热情洋溢的反馈信件,很多同学都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对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热切的向往之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尚晨同学用“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概括了这次夏令营给她的感受。她说:“两天的夏令营时光,让我感受到了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人文温度,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魅力,感受到了学姐学长们的优秀勇敢。”“孔院学姐学长们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学姐们的推免和考研经验也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老师们和学姐们对上海大学的介绍形象生动,使我对上海大学乃至上海这座城市都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很多片云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李梦琪同学对学长学姐们掏家底式的分享特别感谢,对上大国教院的人文氛围和奉献精神印象深刻。她说:“在上海大学夏令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人文关怀,在老师们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不看重院校出身,给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招必胜的‘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也许每个人都没有那么勇敢,但是因为热爱,我们愿意奔赴一个陌生的,充满不确定的国家,赓续我们的汉语教学事业。就像上海大学的校训一样:‘自强不息,道济天下。’如果有机会,即使有危险我也会毅然决然选择奔赴国外,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传播中华文化,传授中文知识。”
“愿为小相焉。”
浙江工业大学苏温涵同学说,短短两天的夏令营让她感受到许多许多——校园的风光与人文情怀,老师们的丰沛知识与学长学姐、营员同学的热情,最重要的还是国教院“使命”“真诚”的关键词。“上大国际教育学院的师生是有使命感的、务实且扎实的一群人。”她说:“回顾这短短两天,我对这一陌生专业的系统、实践与目标使命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想到高中时候学习论语,讲到‘沂水春风’的故事,除了曾点描绘的暮春图景,公西华简短的回答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在宗庙祭祀的大事里,他能够虚心学习,穿上礼服戴上帽子,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每一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若能在此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为小相’的使命,在平凡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在有成果时蓦地感受到自己也是语言传播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并为此快乐,该是一种多美好的生活状态。上大国教院的夏令营,传播的是知识,是真诚的使命,也是工作与生活的人生态度。”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黑龙江大学的于涵池同学说,这次夏令营活动让她的眼界和格局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从事这一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她将坚定地选择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选择上海大学,脚踏实地,为国际中文传播事业不懈奋斗!
百年上大,因年轻学子的加入而焕发蓬勃生机。红色学府,因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而彰显神圣使命。期待与大家相逢在美丽的上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