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上海大学莘远讲坛第二十四讲和第二十五讲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D209顺利召开。本次讲坛特邀嘉宾为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和大阪大学的古川裕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及上海其他高校师生到场参加。讲坛由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主持。

讲座现场大合影
讲座伊始,李颖洁院长对陆教授和古川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她谈到作为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特邀专家,两位教授皆是业内知名学者——陆先生作为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古川教授作为陆先生的学生,在国际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成果卓著,两位专家对学院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颖洁院长主持
陆俭明教授的《国际中文教育中若干词汇、语法问题解析》主要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新形势、国际中文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教学中遇到的词汇语法问题等方面展开。其中,陆教授针对“‘很阳光’中的‘阳光’是名词还是形容词?”“‘解释清楚’‘解释很清楚’和‘解释得很清楚’是否是同一类型的词组/句法结构?”“‘我女朋友’与‘我的女朋友’是否等同?”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解析,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尾声,陆教授呼吁在场各位汉语教师要从实际教学问题出发,树立研究意识,勤于思考,搞好汉语二语教学。

陆俭明教授给听讲座师生签名留念
古川裕教授从日本学生的中文学习问题出发,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从语言对比角度看中文的表述特色》的讲座。他以中高级阶段汉语口语学习者为例,谈到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日本学生的学习难点并不在于“喝西北风”“手痒痒”等惯用语,而在于“左一件右一件”“里三层外三层”“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现买现卖”“山南海北”等对举结构的词语和表达。这些结构对日本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对举结构的难点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类对举性词语。

古川裕教授讲座
讲座尾声,在场的马真教授与崔希亮教授分别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两位教授谈了对两场讲座的感受,并借此呼吁大家要从汉语实际教学问题出发,对语言事实进行深度描写和挖掘,让研究的内容更加接地气。

崔希亮教授总结

马真教授总结
此次讲座不仅启示了我们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要脚踏实地,要留心发现学生存在的汉语学习问题,而且还提供了研究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的新思路。
图文供稿:胡琳琳 杨惠兰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