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论坛顺利召开

创建时间:  2022-10-25  夏永滨   浏览次数:   返回

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论坛是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十三届年会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的一部分,由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大学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

  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0月1516日在线上召开。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曾军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宋炳辉教授致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姚喜明等6位嘉宾做大会主旨报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先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教授,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教授、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外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兰教授、常务副主任苗福光教授,上海大学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国教学院副院长阚怀未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姚喜明教授在题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驱动力”的主旨报告中,阐释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以及中文在全球的传播与展望;指出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科技、宗教和人口等在语言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驱动作用。

(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此次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姚喜明教授、孙宜学教授的召集下,收到论文85篇,其中78篇分6个小组进行报告。来自10个国家55所学校的127名师生与会,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文化国际传播等主题分享真知灼见、展开热烈讨论。


1A组部分人员)

1A组报告会由日本爱知县立大学王幼敏教授与上海师范大学王小平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孙宜学教授与上海大学谭旭东教授进行评议。王幼敏、杨一飞、顾琛韩、韩昕延、康锐江、谭旭东、孟鑫、于英华、黄友、贺杉、侍文轩、江南、边婷婷和晁亚若老师就国际中文教育的定位、教材、文字与文化符号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其中,王幼敏教授在题为北京话的胜利:近代国际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版本研究》报告中,从六个方面对《语言自迩集》这一具有世界影响的汉语北京官话教科书的三个正式版本予以考证厘定。谭旭东教授题为《观念、立场和方法: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向》的报告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背后隐含着国际中文教育观念、立场和方法的转型与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应在国际化传播中完成国家意识的建构向世界传达中国话语、中国精神的价值指向

1B组部分人员)

1B组报告会由上海大学徐昭恒博士、何二林博士联合主持,四川大学詹海玉教授与上海大学杨静老师进行评议。詹海玉、陈晓云、任晓霏、周亘、郭璟烨、许艳艳、孙妍、王志威、武慧君、张乐洁、黄璐凝、田原、赵敏和张雅雅老师围绕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结构生态建设、国情类课程建设、中国故事的有效传播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其中多名报告人引入“他者”视角,立足“他者”认知和“自我”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实现和谐有效的互动,很有启发意义。

2A组部分人员)

2A组报告会由巴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倩文副教授、云南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邓树梅副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郑州大学黄卓明教授进行评议。黄卓明、邓树梅、李敏婧、徐娟、王小平、史瑞云、李丛、李依鸿、胡萍、曹必聪、李在彬、陈思甜、徐昭恒和方姮堃老师围绕中文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路径、成效、挑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报告结合对历史现象的考察梳理与他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的经验,丰富了对当下国际中文教育内涵的理解,促进海外中文教育多元化探索。

2B组部分人员)

2B组报告会由上海大学刘婷婷博士、黄蓓博士主持,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秀猛老师、陶小路博士进行评议。王佳、张红、肖娟、黄安琪、张涛、李梦圆、郑文晴、白林琪、朱瑞赟、万佳、Amily Guenier、孙昕、袁凌钰、田德新和彭小芳老师围绕中华文化的外译传播与接受效果展开交流与讨论。报告采用语料库、多模态、对比分析等方法与视角对《中庸》、《韩非子》、《玉篇》、《格萨尔王》、《风声》、敦煌文化等古今作品的外译进行了内容、风格,译者、作者、读者互动等多方面的研究,助力中国智慧走进世界舞台。




3A组部分人员)

3A组报告会由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黄俊逸副教授、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吕洲翔副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国际部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徐晓红副教授、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阚怀未副教授进行评议。陈卫茜、周倩雯、亓子文、郑懋森、魏少丽、摆克成、何艳丽、阮氏红桃、黄俊逸、黄潇、郑博瑞、张美珊、倪军、吕洲翔、王欣欣、郭蓉蓉、马晓玲、马芮、雷西子和湛一川老师围绕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机构与主体如孔子学院、世宗学堂、华裔群体等展开交流与讨论,话题涉及教师培养、活动设计、本土融合等方面,有力助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3B组部分人员)

3B组报告会由上海大学杨一飞博士、黄友博士主持,上海大学裴雨来教授、常峻副教授进行评议。陈沅、朱天怡、吴婷、陈晓达、苏晓婷、邱馨雯、陆昕昳、陈阳、闫海格、张欣怡、于顺和崔雯老师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的模式探索、方法创新以及中国故事的有效讲述等方面展开交流讨论,通过运用认知机制、5W传播模式、交际法等理论与方法,考察了新媒体平台、戏曲与动漫、中医文化等在故事讲述中的优势,以及中文教学模式创新对产学研一体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贡献。

“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所有与会者的通力协作下顺利结束。感谢召集人的辛苦策划与组织,感谢与会者细致入微的研究与前瞻性的观点分享,感谢主持人的精彩主持与评议人的精到点评,感谢会务与志愿者同学陈姝含、徐安之、高萌、王宇恒、沈汤涵、杨羽佳、张子京、王伟伟的辛勤付出。正如孙宜学教授点评所言,与会者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的努力令人感动,新想法新实践不仅促进了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将对比较文学研究形态有所促进,希望年青学者们继续深耕,收获更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


(陈姝含 张子京)


上一条: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智库沙龙—— “国际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现路径”

下一条:文科处召开国际教育学院项目申报指导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