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际交流学院“知华讲堂”第25期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DJ208举办。本次知华讲堂由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姚喜明教授主讲,主题为“跨越语言与文化——从丝绸之路到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汉语班与各国学历留学生两百多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姚喜明教授介绍了自己7月份出访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成果,并提出两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到上海大学学习,文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接着,通过与留学生的讨论,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介绍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间、背景和缘由,然后沿着历史的脉络,详细讲解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为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张骞、法显、郑和等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延续上千年,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和探索之路。
姚老师结合丝绸之路的发展,阐释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为贵,求同存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带一路也传递着这样的理念:平等、交流、包容。共建“一带一路”,注重亚欧非各国的民心相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才能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的发展,让各国人民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富裕的生活。
最后姚老师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及其发展构想。中巴经济走廊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贯通南北丝路的关键枢纽 ,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示范区。
本次讲座谈古论今,既有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介绍,也有对当代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思考,引起了各国留学生的极大兴趣,不时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讲座不仅拓展了留学生对“一带一路”产生背景和相关政策的了解,更激发了留学生深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国交学院通过知华讲堂系列活动,为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平台。(报道 / 摄影: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