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海市语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论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成功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由上海市语文学会主办,上海大学国际部国际教育学院承办。
上午会议为上海市语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包括开幕式、“第四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颁奖和大会报告等环节,会议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学海厅举行,由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薛才德教授主持。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上海大学文科处汪建副处长,上海大学国际部副部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姚喜明教授先后致开幕辞。
胡范铸会长代表上海市语文学会对此次会议表示热烈祝贺,并对青年学者深情寄言“三个担当”:一是学术担当,作为青年学者,我们对语言学的发展应该要有自觉的担当意识;二是社会担当,作为语言学者,要有自觉的社会担当,要促进人类的和谐和团结;三是学术共同体的担当,我们是上海语言学人共同体,也是青年语言人共同体,我们应该彼此交流、帮助、共同发展。
汪建副处长代表上海大学文科处到场祝贺会议成功举行,同时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在上海大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学文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6+1”的一流学科建设群,全校师生正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大步前进。与此同时,汪建副处长代表上海大学文科处表态,上海大学文科处将积极配合学校,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为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均衡发展、为学术的交流与共同进步提供大力支持!
姚喜明院长代表上海大学国际部国际教育学院向与会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承办此次会议表示荣幸。姚喜明院长介绍了上海市语文学会、上海大学及上海大学国际部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期望通过此次会议极大地调动我校汉语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热情,相信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必将为我校汉语教学与科研创新工作带来更新更大的发展机遇。
会议随后颁发了“第四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者优秀论文奖”。据悉,本次优秀论文评选颇为严格,要求获奖论文至少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正版之上。经学者自荐、专家投票,此次会议共评出21篇优秀论文。其中我院杨文波老师的《汉语方言借贷等级初探》和杨一飞老师的《“国民XX”短语的生成与解读》双双斩获殊荣,荣膺二等奖。
大会报告在会议合影后进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金立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朝鲜语系金基石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丁治民教授、上海大学国际部国际教育学院姚喜明教授纷纷登台,讲授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
金立鑫教授的报告《汉语名词与动词的区别性特征及动词的典型性分析》探讨了汉语普通话语序和论元结构的混合型相关问题。他从“汉语中名词和动词的区别性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证明了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整体上的区别不仅客观存在,而且通过其对3235个动词的测定证明动词在典型性上存在五个等级。
金基石教授的报告《偰长寿和朝鲜王朝的译学教育》指出汉人学者偰长寿与朝鲜王朝的译学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从偰氏家族、丽末鲜初的译学和对明外交风波以及译学教育奠基者偰长寿三部分入手,详细地介绍了以偰长寿为代表的汉人学者对译学教育的贡献。
丁治民教授的报告《“床三归禅”及相关问题》对船、禅二母的发音献疑,并利用两种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中发现船、禅二母关系的实例一则,就“床三归禅”及相关音韵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姚喜明教授的报告《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挑战》以历史为轴,追溯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高水平师资人才不足、常驻海外职业化的师资不足、海外高水平的本土师资不足。他鼓励广大汉语教师积极投身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会议为第十二届上海市青年语言学论坛,论坛按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本体研究和修辞文学等研究方向分别在J楼101、102、201报告厅进行分组研讨。各小组报告主题明确,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现场讨论热烈,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真正继承了上海老一辈“XY”语言学家们的优良传统。
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学术见解独到,学术交流充分,相信此次会议在活跃上海高校学术氛围、促进语言学及汉语研究的发展、提升我校中文学科的教学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供稿:吴菱辰、姚素文、李星星/摄影:洒强、熊雨凡)